节点文献

利用PiggyBac转座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RIG-I的DF-1细胞系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胡跃孙英杰王晓旭仇旭升宋翠萍谭磊胡桂学丁铲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

【摘要】 维甲酸诱导基因I型(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病毒的RNA,进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毒感染机体、在细胞内复制增殖时,RIG-I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RNA,改变自身构象,与下游接头分子结合,开启信号通路,最终使机体发挥先天性免疫作用。RIG-I在进化中是保守的,鸡基因组内没有RIG-I基因,鸭和鹅则具有完整的RIG-I基因。新城疫和禽流感每次爆发都造成鸡的大面积感染,RIG-I可以识别并结合这两种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时产生的RNA,这两者中是否存在联系,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兴趣。本试验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源RIG-I基因的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系,为后续的试验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稳定表达鹅源RIG-I的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构建根据GenBank上的RIG-I序列,结合PiggyBac-513B-1载体序列设计出引物,以质粒Flag-RIG-I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酶切后将RIG-I与载体PiggyBac-513B-1相连,转染入细胞后使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经两次亚克隆获得单细胞株,将单细胞持续传代,收集样品验证稳定性。2.稳定表达细胞系的鉴定经两次亚克隆的细胞株持续传代,在第1代、第5代、第10代、第15代、第20代、第30代收取样品,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RIG-I基因的表达情况,再以免疫荧光辅助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细胞系持续传代性良好,可用于后续试验。

【关键词】 RIG-I细胞系DF-1PiggyBac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2014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2014年中国狂犬病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05-27
  • 【会议地点】中国吉林长春
  • 【分类号】S852.4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