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冀东地区末次盛冰期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春玥李月从李陈志张振李冰李佳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摘要】 冀东地区迁安县的爪村遗址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古人类活动遗迹丰富,在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占有特殊地位。该遗址剖面(401 cm)以河流沉积为主,层理构造清晰,文化层深度为273-382 cm,14C测年显示文化层顶部年代大致为3.22 a B.P.,处于旧石器晚期。本文在爪村遗址剖面采集了84个样品,根据样品粒度组成、岩性差异以及孢粉组合特征,从地表0-401 cm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I(382-401 cm)沉积物的颗粒较粗,发育雏形河漫滩;孢粉组合中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含量较高,云杉属(Picea)含量低,气候暖干。阶段II(230-382 cm)与阶段I的沉积物粒度组成大体一致,但沉积物的颗粒稍细,河流水位相对下降,河漫滩进一步出露;孢粉组合中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含量减少,云杉属(Picea)含量相对增加,气候较暖干,人类在此活动,留下丰富的遗迹。阶段III(97-230cm)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流水位相对上升,河漫滩淹没;孢粉组合中云杉属(Picea)含量明显上升,松属(Pinus)、菊科(Asteraceae)含量明显减少,气候冷湿,人类迁移。阶段IV(0-97 cm)沉积物颗粒较粗;孢粉组合中松属(Pinus)、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含量较高,气候暖干。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7-06-26
  • 【会议地点】中国内蒙古赤峰
  • 【分类号】Q914;P532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