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颅内压单个波形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孟庆虎曲春城魏胜程于锐姜军王骥

【机构】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总结在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应用对单个颅内压波形的观察来指导对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的临床经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应用持续Camino MPM-1型有创颅内压监护仪,治疗47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压力监测探头放置部位包括脑室内、脑内和硬膜下。患者诊断包括颅脑外伤、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面积脑梗塞。在观察颅内压力数值及灌注压数值、梯度降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单个颅内压波形,得出对临床治疗有意义的结论,指导临床工作。结果 47例病人中死亡14例,存活33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GOS5分14例(29.8%),GOS 4分4例(8.5%),GOS 3分8例(17.2%),GOS 2分8例(14.9%),GOS 1分13例(27.7%)。通过对颅内压单个波形的观察,可得到以下信息:(1)若将颅内压探头置于硬膜下,由于患者不同的卧位对探头的压迫程度不同,所得到的颅内压数值也不同;对侧卧时颅内压波形最低,说明该数值偏低,不能准确反映颅内压力情况;(2)存在脑室内梗阻时(如脑室内积血),颅内压主波P1波增宽,说明压力不能有效向外传导,脑室系统开放后波形恢复;(3)同样道理,持续开放脑室外引流导致脑脊液成为开放系统,使P1波变窄、数值下降,所以持续外引流时所得到的颅内压数值偏低;(4)颅内高压时心脏每搏不能形成有效颅内灌注,P1波幅度减小,P2、P3波消失;(5)心跳增快时心脏每搏输出小,颅内压波形细小;(6)呼吸暂停、呛咳等导致颅内压波形产生相应变化。结论颅内压波形是来自心脏的脉搏波传递到颅内,颅内病理状态对其进行修饰后产生;可以通过对颅内压单个波形的观察,得出反映颅内病理状态的重要结论。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6-0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651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