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长雄蕊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F2无性系群体构建和剑叶长QTLs定位
【作者】 王为云; 王木月; 徐梦; 候莉莉; 张建祥; 徐志豪; 计文; 于梅梅; 商进涛; 裔传灯; 顾铭洪; 于恒秀;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就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长雄蕊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是一种起源于非洲的野生稻种,同属于AA基因组,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等具有良好的抗性,而且具有很多有利的农艺性状,可用于培育高产的亚洲栽培稻新品种。叶片是作物主要的光合器官,是籽粒灌浆物质的最主要来源,叶片形态对作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抗逆性等生理功能以及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水稻叶片形态具有重要的生产实和践意义。虽然已经有较多报道对控制水稻剑叶长的基因或QTL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以野生稻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以黄华占为母本、长雄蕊野生稻为父本,构建了F2无性系群体,用于剑叶长QTL定位。研究获得的结果如下:1.获得了以黄华占为母本与长雄蕊野生稻为父本的130个株系的F2无性系群体。2.黄华占剑叶长(19.68cm)和长雄蕊野生稻剑叶长(40.71cm)存在显著性差异,在F2群体表现出超亲分离,遗传分析表明,剑叶长表型呈正态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3.利用14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该图谱总长1844.38cM,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2.55cM。4.共检测到3个QTL,分布在水稻第9和10号染色体上,LOD值在2.52-5.54之间,加性效应值在-6.06—-4.04之间,QTL贡献率介于4.64%-11.03%。
- 【会议录名称】 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江苏省遗传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6-10-30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无锡
- 【分类号】S511.9
- 【主办单位】江苏省遗传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