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江苏省沿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巧凤蔡士宾吴纪中颜伟付必胜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

【摘要】 对江苏省沿海地区12个县市(滨海县、大丰市、东台市、赣榆县、灌云县、海安县、海门市、启东市、如东县、射阳县、通州市、响水县)7个时间节点(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水稻、麦类和玉米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的种植面积、总产量、作物品种种类和数量变化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如下:(1)江苏沿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小幅增加,1975年水稻种植面积为317万亩,到2005年增加到390万亩;麦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5年统计数字为366万亩,较1975年减少了152万亩;而玉米种植面积波动性减少,1975年沿海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36万亩,到2005年减少到127万亩;(2)自1975年至2005年沿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粮食作物总产量由1975年的22680万公斤增加至2005年的392830万公斤,而平均单产则由233公斤提高到444公斤,增加了近一倍。三大类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增加比率由大到小顺序为水稻(104%)>玉米(96%)>麦类(32%),平均单产的增产比率依次为:玉米(110%)>麦类(87%)>水稻(66%)。由于平均单产的提高使得粮食作物总产量不断增加,而优异品种资源的使用是平均单产提高的决定因素。(3)对江苏沿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的演变分析发现,(1)地方品种已经全部被改良品种取代,1980年后推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全部为选育品种。(2)在品种的抗性与产量潜力均有明显的提高,以扬麦158为代表的扬麦系列小麦赤霉病抗性均为中抗或中感,较早期推广的小麦品种抗性明显增强,三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年均提高8.7%。(3)主推品种数目均不同程度的减少,1990年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数多达79个,到2005年减少到56个。(4)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品种维持时间长,推广面积大。虽然品种数目不断减少,但是一些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如武育粳3号、汕优63等水稻品种、宁丰小麦和扬麦158小麦上的以及农大108等玉米品种,却在生产上维持了20年左右。说明这些品种携有产量、品质或抗性方面的优异基因,值得进一步发掘利用。

【关键词】 江苏省沿海水稻麦类玉米种质资源
  • 【会议录名称】 江苏省遗传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江苏省遗传学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12-13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S511;S513;S512.1
  • 【主办单位】江苏省遗传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