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布拉迪酵母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机制及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高慧李胤征姚颖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摘要】 目的:分析布拉迪酵母菌(S.boulardii)干预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影响,同时分析小鼠粪便和黏膜菌群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在UC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第1-5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7天给予含2.5%DSS的饮用水,随后更换成普通饮用水。其中第1-4组为不同干预组,即S.boulardii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03,105,107CFU/ml·d)和阳性药SASP组(260mg/kg·d),每组给药量均为1ml/100g,灌胃处理5d/周。第5组为模型对照组,不予灌胃干预。第6组为空白对照组,不予建模及灌胃干预。30天后处死小鼠,统计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收集试验前后小鼠粪便及试验后肠黏膜标本,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1.2.5%DSS持续给药7天可成功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其病理表现为大肠缩短,肠壁变薄,肠道通透性变高,黏膜显著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2.S.boulardii中、高剂量组对动物结肠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肠道组织和血清中相关炎症标记物MPO活性明显降低,肠道通透性下降。3.粪便菌群分析显示:(1)模型对照组较空白组乳杆菌属减少,颤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增加。(2)S.boulardii干预后,芽孢杆菌属、乳球菌属、乳杆菌属增加,颤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拟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减少。4.肠道黏膜菌群分析显示:(1)模型对照组较空白组双歧杆菌属减少,拟普雷沃菌属增加。(2)较于模型对照组,S.boulardii组毛螺旋菌科NK4A136菌属、Lachnoclostridium增加。结论:1.S.boulardii对由结肠炎引起的动物体重减轻情况有显著改善,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可降低DAI评分。2.UC小鼠肠道菌群紊乱,黏膜和粪便菌群均表现为有益菌属减少、有害菌属增加。3.补充S.boulardii有益于UC小鼠粪便和黏膜菌群实现再平衡。

  • 【会议录名称】 第16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第16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8-10-20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苏州
  • 【分类号】R574.62
  • 【主办单位】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