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肝内胆管细胞癌与炎性病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价值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尹珊珊严昆崔秋丽吴薇杨薇鲍丽萍陈敏华

【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学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超声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探讨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细胞癌(ICCC)与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己行超声造影且经病理证实的2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15例,女性10例)及13例肝脏炎性病灶(男性7例,女性6例)为本研究对象,病灶中位大小4.9cm(范围1.8-11.4cm)。两组临床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病例常规US图像及CEUS灌注特征,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病理确诊的ICCC病例中,超声造影后有2例(8%)误诊为炎性病灶,3例(12%)未能得出明确诊断;病理确诊的炎性病灶中,有1例(7.7%)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7.7%)未能得出明确诊断;动脉期ICCC表现为周边不规则环状高增强(48%,12/25)或片状强化(52%,13/25),炎性病灶多表现片状强化(84.6%,11/13),二者在动脉期均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开始廓清时间ICCC为34.5±3.5S,炎性病灶为62.7±12.6S (P=0.001)。利用时间-强度曲线,注射造影剂3分钟时肝实质强度与病灶强度差ICCC为10.5±4.7,炎性病灶为3.1±1.8 (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常规US 17例(68%) ICCC显示病灶周围胆管扩张,炎性病灶为1例(7.7%)。结论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炎性病灶与ICCC的鉴别诊断需联合联合常规超声及CEUS信息,尤其需重视开始廓清时间及廓清程度。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6-10-28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 【分类号】R735.8;R445.1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大连市超声医学工程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