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麦籽粒发育期间蛋白质和淀粉相关性状的连锁和关联分析
【作者】 郭鑫; 纪萌琦; 刘艳丽; 杨小洁; 邓志英; 田纪春;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优质、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是我国目前小麦育种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及其品质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两个群体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分别对两个环境下籽粒发育的四个时期即开花后7天、14天、21天、28天的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支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关联分析,以期获得籽粒发育期间与蛋白质和淀粉相关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为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发现,与蛋白质、GMP、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合成都相关的染色体有4条,分别为3B、4A、6B和7A染色体。其中,3B染色体最为重要,该染色体上的wPt-5870-wPt-3620标记区间被多次检测到。在RIL群体中,QGPC3B和QGPC2A两个位点贡献率分别为26.97%和12.76%,为主效QTL位点,其中QGPC3B位点主要在花后14天到花后21天表达。在自然群体中,位于3A染色体上的极显著关联位点RAC875c706067遗传变异贡献率最大,可解释的表型变异12.97%。通过条件关联分析发现,6B染色体上TA005876-0602位点,在蛋白质合成的3个时期都有表达。3B染色体在花后7天之前主要控制GMP和支链淀粉的合成,在花后14天到21天主要控制蛋白质和GMP的合成,在花后21天到28天主要控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合成。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会议时间】2019-08-1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烟台
- 【分类号】S512.1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