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人工合成小麦渗入育种
【作者】 郝明; 张连全; 赵来宾; 代寿芬; 李爱丽; 杨武云; 谢蝶; 李庆成; 甯顺腙; 颜泽洪; 伍碧华; 兰秀锦; 袁中伟; 黄林; 王际睿; 郑柯; 陈文帅; 余马; 陈雪姣; 程梦萍; 魏育明; 张怀刚; Kishii Masahiro; Hawkesford MJ; 毛龙; 郑有良; 刘登才;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中科院西高所; CIMMYT; 英国洛桑试验站;
【摘要】 人工合成小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潜力很大,但其自身的农艺性状差,育种家利用的积极性不高、应用范围有限。为提高其育种利用效率,我们提出"双顶交-两段选择"育种方法,其核心程序如下:人工合成小麦与三个新品种(系)依次杂交,构成"双顶交"F1群体,这些杂种理论上保留1/8的合成小麦基因组。第一次顶交获得的F1,随机选择1-3株抗病单株进行第二次顶交,混收后种1行,然后对条锈病选择,混收得到F2群体。F2和F3的强选择是减小育种群体规模的关键。F2和F3聚焦淘汰硬壳、晚熟、植株高、感条锈病等,不考虑产量性状。大约100-200株的选择群体就能获得目标植株。在F4及以后的世代,聚焦选择产量性状。对利用该方法选育的三个高产品种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品种保留的合成小麦基因组片段差异大,共同渗入区段少,表明合成小麦在育种中的遗传匹配性强。QTL分析发现,合成小麦大约贡献一半的正向选择QTL位点。因而,人工合成小麦作为育种亲本并没有什么劣势。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会议时间】2019-08-1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烟台
- 【分类号】S512.1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