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大唇犀属(奇蹄目,犀科)一新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孙丹辉李雨邓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创新卓越中心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摘要】 本文报道并描述了大唇犀属一新种——桑氏大唇犀(Chilotherium licenti sp.nov.),材料为桑志华于1920年在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地层中采集到的一件关联寰椎的成年头骨和一件成年下颌骨,现保存于天津北疆博物院,新种的种名是为了表示对桑志华先生的感谢,并以此作为纪念。新种除了具有下颌联合部强烈扩展,i2巨大且内刃上翻,原尖收缩强烈,前刺和小刺发育,前附尖褶和前尖肋微弱等大唇犀属的典型特征之外,还具有前刺和小刺发育并连接形成中凹(P2–M2),内外齿带退化等特征。新种的进步特征显示其属于大唇犀属内高度特化的种群,其时代属于保德期,对应于欧洲的MN12–13。根据形态特征对比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推断来自晚中新世的桑氏大唇犀是大唇犀属内最进步的种。

【关键词】 甘肃庆阳晚中新世犀科大唇犀属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4301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培育项目(编号:XDPB05);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编号:QYZDY-SSW-DQC022)资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9-17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Q915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