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微生物腐解分析挑战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类可疑的内部器官解释
【作者】 刘建妮; Michael Steiner; Jason A.Dunlop; 舒德干; 张兴亮; 韩健; 张志飞;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Freie Universit?t Berlin; Museum für Naturkunde,Leibniz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Evolution and Biodiversity at the Humboldt,University Berlin; 中国地质大学早期生命演化实验室;
【摘要】 近些年来,有关寒武纪蜕皮类群的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化石报道层出不穷,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五亿多年前的生物在死亡后经过微生物腐解、压实作用和矿物交替后仍然能够保存极为脆弱的脑子、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在澄江化石库中二维保存的化石印痕中区分出这些三维结构更是匪夷所思。近日,我们通过对801块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化石的详细研究,对其"脑子和神经系统"结构给出了另一种埋藏学解释,认为这些结构实际上是化石肠道细菌在腐解过程中所形成的微生物膜,其形态及位置多变,与现生节肢动物稳定的脑部结构完全不同。同时,肠道细菌在腐解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部形态结构,该结构与保存在化石的"脑子和神经系统"假象完全吻合。此外,现生生物腐解的实验结果表明,脑部是生物腐解过程中最先消失的结构之一。这些证据结合起来,对于寒武纪节肢动物抚仙湖虫的内部结构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埋藏学解释。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9-17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Q915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