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伊迪卡拉纪宏体藻类的固着器及其演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约赵明胜

【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摘要】 伊迪卡拉纪的宏体藻类丰富且多样化,在前伊迪卡拉纪也有所报道。然而,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特征则少有关注,而多是简略地作为一个构造进行描述。宏体藻类的固着器系在沉积物内的、向下生长的部分,起着插入沉积物并锚固其自身的作用,是早期后生植物或真核藻类器官分异的关键特征之一,也是宏体藻类形态分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位于藻体的基部、藻柄(stipe)变形(膨胀或变尖等)的拟根茎(rhizome);另一是长在拟根茎之上的拟根(rhizoid)。另外,髓部(pith)已出现在伊迪卡拉纪的藻柄和拟根茎之中。依据髓部的位置、拟根茎和拟根的形态特征,宏体藻类固着器可划分为4固着器类和10固着器型。(A)裸拟根茎类(bare-rhizome group),仅有拟根茎,而无拟根,包括:(1)Grypanis型固着器,其拟根茎与藻体的形态相似;(2)Tongrenphyton型固着器,具收尖的拟根茎;和(3)Sectoralga型固着器,具束状的拟根茎和丝状的拟根。(B)附生拟根茎类(outgrowthrhizome group),拟根茎上生长有拟根,包括:(4)Gemmaphyton型固着器,具球状拟根茎和稀疏的丝状拟根;(5)Gesinella型固着器,锥状的拟根茎上生长丝状的拟根;(6)Discusphyton型固着器,具球状的拟根茎和盘状的拟根;和(7)Baculiphyca型固着器,具球状拟根茎和丝状拟根,且藻柄中具有髓。(C)具髓拟根茎类(pithy-rhizome group),拟根茎中具髓部,包括:(8)Zhonghaodaophyton型固着器,丝状拟根生长在具髓的球状拟根茎之上;(9)具髓锥状(pithy-cone)型固着器,丝状拟根生长在具髓的锥状拟根茎之上。(D)复合拟根茎类(complex-rhizome),髓部仅见于拟根茎的上部和藻柄之中,具有丝状的拟根和膜状的菌根,目前仅发现(10)Wenghuipyton型固着器。前伊迪卡拉纪的记录中,具固着器的宏体藻类也有发现。伊迪卡拉纪宏体藻类固着器的形态多样化提供了藻类固着器的演化信息。宏体藻类的藻体下部插入沉积物中是底栖宏体藻类(Grypanis型)固着器分化的初始;藻体基部的变形(固着器的分化)成为固着器演化的重要节点,表现为裸拟根茎类的Tongrenphyton型和Sectoralga型固着器的拟根茎不明显。拟根茎在形态上的明显分化,并呈现明显的球状(Gemmaphyton型和Discusphyton型)或锥状(Gesinella型)固着器。髓部在藻柄中的出现(Baculiphyca型固着器)、并向下延展到拟根茎内(Zhonghaodaophyton型和具髓锥状型固着器)、再在拟根茎中出现分化(Wenghuipyton型固着器),展现出宏体藻类固着器的进一步演化。固着器的演化也揭示了早期宏体藻类对其生活环境依赖和抗争的演化历程。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62001);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5788)联合资助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9-17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Q914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