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效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去羟基缺陷的初步研究
【作者】 杨晓坤; Jahangeer Khan; 杨霁; 邓辉; 夏勇; 宋海胜;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 硫化铅胶体量子点(PbS-CQDs)以其独特的材料特性备受人们关注[1],在光伏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年来,PbS量子点墨水法被应用到该体系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中,该法不仅简化了过去PbS量子点薄膜层层旋涂的制备流程,还刷新了该体系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2]。虽然PbS量子点墨水法明显提升了器件性能,但仍然难以完全消除PbS-QDs合成过程中固有缺陷配体——羟基(OH)对器件性能的不利影响[3-5]。本论文采用了一种有效的卤素配体工程策略,即在PbS-PbI2量子点墨水前驱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碘酸(HI)添加剂用以优化原液相体系中的配体交换过程(见图1a,b)。通过材料表征,我们发现HI的加入,不仅有效抑制了PbS-QDs周围的OH基团,同时向反应体系提供了额外的卤素配体——碘(I)原子,从而增强了QDs表面的钝化效果。我们将所得材料制备成电池器件,发现有氢碘酸加入的(w/HI PbS)QDs电池器件的开路开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相比对照器件(w/o HI PbS)都有相应提升,器件效率从9.56%提升到10.78%(图1c)。我们进一步对两种器件进行了系列器件物理表征,发现w/HI PbS抑制体内和界面缺陷——减少载流子非辐射复合是其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该法有望解决PbS量子点合成过程中固有OH缺陷基团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该体系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 【会议录名称】 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9-05-25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TM914.4
-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