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效率超过12%的自修复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志伟王程博卞祖强黄春辉

【机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摘要】 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已达到24.2%,但铅的毒性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用锡替代铅是目前降低钙钛矿毒性最有效的方法,然而Sn2+易被氧化成Sn4+,这会导致严重的p掺杂从而影响其光电转化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取盐酸苯肼作为添加剂掺入FASnI3 (FA=NH2CH=NH2+)。从理论上分析,肼基的引入可以将Sn4+还原成Sn2+,降低缺陷态密度;苯基的引入能阻隔水氧;而氯的引入则可以调节带隙。通过XRD精修计算,我们发现随着盐酸苯肼掺杂量的增加,钙钛矿的晶格也随之增大,再结合红外光谱中C-H键和N-H键在2900 cm-1和3200cm-1处振动信号的减弱,我们认为部分苯肼阳离子成功地掺入到钙钛矿的晶格。通过系统地调节盐酸苯肼的掺杂量,我们得到了PCE最高为12.3%(认证效率)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且器件性能在手套箱中保存2300h不衰减。这是目前已知的非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PCE和稳定性。而且,当将器件暴露在0.2个大气压的空气中10天后再放回到手套箱时,器件的PCE会从4.1%迅速恢复到初始值。因此,我们将盐酸苯肼称之为自修复缺陷态钝化剂。

【关键词】 Sn基钙钛矿缺陷态钝化剂自修复
  • 【会议录名称】 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9-05-25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TM914.4
  •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