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温阳健脾法干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初探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冯宝约谭雅彬王超然费鹏飞吴娜李彬彬杨莹左明焕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摘要】 目的:探讨温阳健脾法干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术后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名CRC术后脾肾阳虚型患者,采用温阳健脾方持续治疗2周,通过中医症状积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脾肾阳虚型相关中医症状总积分进行临床评价,比较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采集治疗前后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及10名正常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作为研究基线),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肠道微生物信息,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各分类水平上的物种组成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相比较,从而说明中医证候变化与肠道菌群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1.CRC术后患者通过温阳健脾法治疗后脾肾阳虚型相关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100%。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分别为13.9±1.4、9.4±0.8、5.6±1.0。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比较,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RC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较正常健康人降低,而在温阳健脾法治疗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健康人群。3.温阳健脾法治疗前后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在各分类水平上均发生了改变,其中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都增加,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相对丰度都减少。4.不管治疗前后,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健康人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温阳健脾法治疗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CRC术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健康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温阳健脾法可以改善术后患者脾肾阳虚相关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改善CRC术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使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增加,并且使益生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丰度增加,而条件致病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丰度减少,有助于CRC术后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正常健康状态。温阳健脾法改善CRC术后脾肾阳虚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关。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9-07-05
  •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 【分类号】R273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