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长短毛兔兔毛生长规律及组织学差异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冬维丁海生程广龙王小飞赵小伟齐云霞冷太山杨永新赵辉玲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摘要】 本试验主要研究长毛兔与短毛兔兔毛生长规律和皮肤组织学的差异及角蛋白39(KRT39)基因在长短毛兔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为兔毛生长周期的确定和毛囊发育及兔毛生长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兔场选择年龄相似、体重相近的由皖系长毛兔与獭兔杂交产生的性状分离的F2代长、短毛兔各6只。试验兔集中同一区域单笼饲养,饲喂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试验前3天每只试验兔地塞米松给药,试验开始进行半拔毛处理,构建新的毛囊周期模型。模型建立后第4-11周,每周采集一次背部毛样。利用分度值为0.5 mm的直尺测定兔毛自然伸直长度。同时,采集拔毛后第4、6和8周背部皮肤组织,利用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通过qPCR分析KRT39在拔毛后第6周长、短毛兔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发现长毛兔各型兔毛(粗毛、绒毛和两型毛)从试验期第4至11周均呈线性生长,且与上一周相比,各周3种类型兔毛长度均显著增大(P<0.05),且长毛兔粗毛生长最快、两型毛次之,而绒毛生长最慢。短毛兔各型兔毛均呈曲线生长,3种类型兔毛长度在第4、5、6周均逐渐增加(P<0.05),而第6周至第11周各类型兔毛长度均无明显差异。与长毛兔相比,第4和5周短毛兔各型兔毛长度均大于长毛兔(P<0.05),而第6周时各型兔毛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7至11周长毛兔各型兔毛长度均大于短毛兔相应类型兔毛长度(P<0.05)。HE染色表明长、短毛兔第4周毛囊结构均很完整,处于生长期。第6到8周长毛兔毛囊长度和结构无明显变化,依然处于生长期。而短毛兔皮肤毛囊在第6到8周则显著萎缩,毛囊退行至休止期。qPCR分析表明KRT39基因在拔毛后第6周长毛兔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短毛兔皮肤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兔毛生长模型发现长毛兔各型兔毛在拔毛后第4至1 1周呈线性生长,相比长毛兔,短毛兔兔毛在拔毛后生长更快,至第6周时短毛兔兔毛生长达到平台期,表明长、短毛兔兔毛生长规律存在较大差异。HE染色表明直到拔毛后第8周,长毛兔毛囊一直处于生长期,故长毛兔毛囊退行期有待进一步研究;而短毛兔毛囊在拔毛后第4至第6周开始退行,第6至第8周处于休止期。本研究中KRT39在长毛兔皮肤组织的高表达表明KRT39基因可能参与抑制毛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因此,本研究不仅为兔毛生产周期的确定提供借鉴,也可为兔毛生长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毛兔短毛兔兔毛长度组织学KRT39基因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3-A-4);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8085MC62)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
  • 【会议时间】2018-08-10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S829.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