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茶叶斑病病原——Didymell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侵染茶树后mRNA和miRNA的初步分析
【作者】 李冬雪; 江仕龙; 任亚峰; 王雪; 尹桥秀; 武娴; 王德炉; 宋宝安; 陈卓;
【机构】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 本课题组首次报道了贵州石阡茶区茶叶斑病由Didymell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所导致,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病原菌侵染茶叶分子机制研究将有助于探明病害灾变规律、致病机制,以及制定病害有效控制的策略和防控措施。采用RNAseq分析侵染茶树后病原菌D.segeticola var.camelliae菌株GZSQ-4的mRNA,分别从CC、MF和Bpi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注释,上述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质基质(cytosol)和细胞核(nucleus)、ATP结合(ATP binding)和翻译(translation)(P <0.05);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通路(P<0.05)。采用miRNA-seq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miRNA主要富集在细胞质基质(cytosol),ATP结合(ATP binding)和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叶酸生物合成(Folate biosynthesis)通路(P<0.05)。对miRNA-seq与RNA-seq进行联合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在CC和MF的富集上相一致。TargetFinder分析表明,cpa-MIR171a-p32ss11TG17TG1靶基因最多,有25个,分布在多个通路中。其次为cas-MIR5139-p51ss10AG、cpa-MIR171a-p32ss11TG17TG2、ptc-MIR6426b-p52ss23TG24GC和bna-MIR166b-p51ss19AG。未来将对靶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为茶树病害的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9-10-23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S435.711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