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假芝高效栽培及其子实体化学成分初探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肖自添刘明何焕清徐江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草菇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 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为灵芝科,假芝属真菌,具有抗氧化、消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在中国及马来西亚等地均有采摘销售野生假芝的习惯,但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本课题组对已成功驯化的野生假芝进一步开展不同栽培配方、不同栽培规格、不同出芝方式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假芝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利用甘蔗渣、花生壳、玉米芯、杂木屑、棉籽壳等不同原材料进行培养基配方筛选,结果显示,假芝利用上述原材料均能正常出芝,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原材料进行配方调整。利用不同规格栽培袋(12cm×24cm、15cm×33cm、17cm×33cm)进行栽培试验,结果显示栽培袋规格越大,子实体产量越高,但是15cm×33cm、17cm×33cm的子实体生物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规模化栽培时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选择适合的袋子。出芝方式(横、竖)则对子实体形态影响不大,但是侧着出芝更节省空间,更方便规模化管理。假芝生长过程中受到触碰或损伤会迅速分泌一种红色物质,随后变黑,这一特性持续到子实体完全成熟,这些损伤后分泌的物质组成是什么?是否与假芝高抗氧化活性有关系?我们比较了未成熟的子实体和完全成熟的子实体化学成分,初步构建假芝化学成分指纹图普,为下一步找出假芝抗氧化关键活性成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假芝高效栽培成分分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假芝抗氧化活性成分指纹图谱构建及其谱效分析”(2018A03031346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珍稀野生乌芝驯化栽培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20160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基金“野生乌芝人工驯化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所-201504)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8-1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泰安
  • 【分类号】S567.31
  •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My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