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红江橙少籽新品系红优3号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
【作者】 文尚华; 廖国平; 张曼其; 陈善春; 林琳; 罗国强; 黄香武; 黄汉余; 陈树华; 陈士伟; 吴家武; 姚雷业; 曹炳蓝; 谢庆林; 姚希猛; 钟佳和;
【机构】 广东省湛江农垦局; 广东省红江农场; 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 广垦红江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红优3号"是湛江农垦科技人员历经30余年,从红江橙中选育出来并经脱毒处理获得不带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等病原的少籽优良新品系。"红江橙少籽新品系‘红优3号’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已于2016年12月20日通过了湛江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红优3号"与正宗传统红江橙相比,主要优点有:具有单果种子数少,达到了无籽和少籽橙的要求;脱除了携带的危害性病毒类病原菌,种植表现生物经济性状稳定、速生快长、丰产稳产、分离果率低、黄龙病发生较轻等特性;果实外观品质、单果重、优级果和商品果率均有了明显提高,鲜果平均售价平均达每公斤24元,较红江橙提高20%,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主要具体特点如下:⑴解决了单果种子数多的问题,单果种子数每果平均4.6粒(3~6粒),比对照红江橙的16.5粒,平均减少11.9粒,达到了无籽和少籽橙的要求。⑵将红江橙栽培种质材料携带有的黄龙病、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等病原菌全部脱除,新品系种植材料具明显童幼态健康征(枝叶浓绿、生态旺相,生活力较强,速生快长,少籽大果和适应性较好的特性),表现生物经济性状稳定、丰产稳产、分离果率低、黄龙病发生较轻等特性。"红优3号"五年生种植示范园,平均株高320厘米、冠幅350厘米,株均产果35公斤,亩产1976公斤;甜橙、橙桔嵌合和桔型等类果查出率1.93%,红肉果种性纯度率为98.07%,田间黄龙病发生率为3.48%(同期种植周边红江橙园黄龙病发生率已达30%以上)。⑶单果重和商品果率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红优3号"果实品质佳,果实外观漂亮,果实横径:纵径=1.05~1.06:1,呈近球状稍扁,似灯笼形果皮橙黄,色泽鲜艳,油泡较小,分布均匀,果蒂平整,果型端庄,综合测评为优级。果实中大型,单株产果195个,单果均重180克,果实横径70.62mm、纵径66.82mm,优级果率33.46%、一级以上果率79.26%,分别比对照红江橙提高25.96和22.66个百分点;果皮匀薄汁多,度厚3.3 mm,无或少有果心,果肉鲜红,化渣可口,酸甜适中,橙香浓厚,可食率79%。示范种植76亩"红优3号"与同期种植的6.5亩当家种红江橙经济效益比较,前者效益更为显著。五年生产期,实现亩均净增产果604公斤,增产幅度达21.61%;亩均净增产值2万元,增幅达41.96%;亩均净增收益2万元,增幅达75.21%。(4)"红优3号"的配套栽培技术重点是解决脱毒苗有童幼态初产树始花较难现象、少籽果易落花落果座果率低、有效控制黄龙病危害及实现绿色生态栽培的问题。(1)如何解决初产树的开花问题,其一是选择合适的结果母枝萌发期,秋梢是最好的结果母枝,通过施肥及抺梢控梢的方法,调整秋梢于8月底萌发,使秋梢有足够的时间老熟而又不萌发冬梢;其二是在10月初控制肥水及松土断根,促进营养积累;期三是于11月,对部分强壮树进行螺旋环割。(2)如何解决少籽系易落花落果、低产问题。其一是科学施肥,针对当地施肥长期以来以化肥为主,土壤营养失衡的问题,采取以生物有机肥为主,结合补充锌、镁、钙、硼、钼等一些中量和微量元素,平衡营养供给,春季修剪,调整树势平衡;其二是在花期喷施根外追肥,平衡补充营养;(3)如何降低感染黄龙病的风险问题。红江橙老产区,黄龙病病原多,橙树因黄龙病问题淘汰周期缩短,本研究应用脱毒苗和隔离种植及采取严格的病虫害监测防控控施。一是种植严格脱毒种苗;二是建园选择前荐作物为甘蔗,三面环山,隔离条件较好,南面有剑麻园与老橙区隔开,周围无红江橙老果园。三是完善黄龙病监测防控体系,有效控制传病木虱为害。四是发现黄化树彻底挖除。(4)实施绿色标准化生产,已推广种植1000多亩,成功实现绿色食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 【会议录名称】 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7-11-12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S666.4
- 【主办单位】中国热带作物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Tropical Cr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