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沉积层序与有利砂体分布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余烨张昌民李少华杜家元黄俨然王莉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要】 强制海退发生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此时无论沉积物供给情况如何,相对海平面下降都将引起滨线的强制后退,由于可容纳空间的急剧变小,在海陆过渡带伴随着滨线强制海退发生强烈的侵蚀,同时促使侵蚀的沉积物或河流原始携带的沉积物不断向海进积,形成连续性的退覆式的沉积单元,称之为强制海退体系域(falling stage systems tract,FSST)。珠江口盆地作为南海北部的重要含油气盆地,在中新世珠江组、韩江组沉积时期发育多套类似强制海退体系域的连续性的退覆式的前积体,具有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特征,前人将其解释为经典Exxon层序地层模式下低位体系域的低位楔状体或低位三角洲沉积,并发现了多个岩性油气藏,但由于沉积层序特征认识的不足,近几年未有新的油气突破。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概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及强制性海退体系域解释合理性的广泛应用,少数学者提出了将前人解释为低位楔状体或低位三角洲为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的新认识,并对其识别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但没有对该类强制海退沉积进行详细的层序地层划分、演化模式总结以及砂体分布预测方面的研究。本文针对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体系域沉积层序特征认识不足、层序归属不合理等问题,综合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岩心和测井数据,采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对强制海退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特征、演化模式和有利砂体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该体系域顶界面具有明显的顶超侵蚀特征,应归属于SQ1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并总结了该体系域的沉积层序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具有退覆式的高角度斜交型前积反射结构,表现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钻测井资料显示为多个具反旋回的前三角洲泥、远砂坝、河口砂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的组合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钻井岩心中发育陆坡区常见的生物扰动、泥质条带变形和滑塌、滑动现象,其前端下倾方向发育具强振幅反射结构的浊积扇沉积;强制海退体系域有利储集砂体位于该体系域顶界面和底界面附近,分别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扇砂体,是实现岩性油气藏勘探突破的重要方向。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8-09-14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P618.13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