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次级生产力
【作者】 袁健美; 张虎; 贲成恺; 于雯雯; 高继先; 刘培廷; 胡海生; 杨波; 许海华;
【机构】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 依据2015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海洲湾10个站点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分析各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丰度和生物量,并采用Brey经验公式进行大型底栖次级生产力和P/B计算,结果显示,2015年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3.00ind.·m-2,平均生物量2.37[g(AFDM)·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1.50[g (AFDM)·m-2·a-1)]和0.63。空间分布上,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远岸>近岸。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秋季,为2.04[g(AFDM)·m-2·a-1],最低出现在夏季,为1.00[g(AFDM)·m-2·a-1];P/B值最高的是冬季,为0.76,最低的是春季,为0.57。与其他研究调查中江苏近海、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相比,海洲湾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与之基本持平。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28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 【分类号】Q958.8
-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学会海洋牧场专业委员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