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土壤盐度影响下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自然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探讨作物近缘种响应气候和环境快速适应机制对进化生态学研究和作物抗逆性状的改良有重要意义。野大豆(Glycine soja)是大豆(Glycine max)的祖先和近缘种;黄河三角洲是土壤盐度有很大差异的镶嵌型生境。本研究基于共显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microsatellite markers,SSR)探讨了来自于中国黄河三角洲地区的7个自然种群的78个野大豆个体的遗传结构。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种群具有较强的遗传分化(Fst=0.535)和较弱的基因流(Nm?=?0.217),遗传差异主要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造成(53.51%)。虽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随着盐度的增长而下降,但本研究筛选出了6个基因频率与土壤盐度显著正相关的等位基因:satt146-282-bp、satt268-214-bp、satt386-182-bp、k-49-258-bp、k-64-112-bp和satt309-138-bp,上述结果表明野大豆种群间与环境差异显著关联的适应性分化。本地生境的自然条件——盐度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野大豆自然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野大豆(Glycine soja);
异质化生境;
遗传结构;
土壤盐度;
黄河三角洲;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85周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10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S565.1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