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
【机构】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 目前,纳米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工业添加剂、废水处理和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导致大量的纳米金属氧化物进入环境生态系统中。环境中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可能通过摄食途径或吸入途径给人类身心健康带来危害[1]。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毒性不仅表现在其纳米尺寸效应,如纳米颗粒物通过尺寸效应,很容易通过身体的多重保护屏障,沉积在组织或细胞中,破坏或影响其正常功能;而且进入人体内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物与体液相互作用,其溶解释放的重金属离子在体内产生急性或慢性蓄积性毒性。本研究主要考察了ZnO、CuO、CeO2、Fe3O4和TiO2等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模拟肠胃液和模拟肺液中的团聚效应以及重金属溶出效应[2]。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不同时刻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在模拟体液中的粒径分布和沉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氧化物粒子在模拟体液中具有不同的团聚效应(图1)。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了金属氧化物在模拟体液中溶出的金属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氧化物粒子在不同模拟体液中的溶解性差异显著(图2)。以上结果提示摄入或者吸入纳米金属氧化物的重金属溶出效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毒害风险,有待深入研究。
【基金】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No.91543129,2157705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1268)的支持
- 【会议录名称】 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6-04-08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厦门
- 【分类号】R99;TB383.1
-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