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太阳光诱导铁氧化物生成与转化及其吸附Cr(Ⅵ)行为
【作者】 邱国红; 刘立虎; 王伟华; 舒志鹏; 贾赵恒; 谭文峰; 刘凡;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 [目的]铁氧化物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其形成和转化过程影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归趋。自然界中Feaq~(2+)氧化成Fe(Ⅲ)氧化物多为微生物介导,较少关注缺氧条件下Feaq~(2+)的非生物光氧化过程。[方法]本工作在实验室探明了光照对硝酸根溶液中Feaq~(2+)的氧化及Feaq~(2+)催化水铁矿转化过程的影响,考察了蒙脱石对光生施氏矿物吸附Cr(Ⅵ)行为的影响。[结果]Feaq~(2+)可被硝酸根光解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氧化为Fe(Ⅲ)氧化物,且Fe(Ⅲ)氧化物组成受阴离子种类和pH值影响。FeSO4作为铁源时产物为纯相施氏矿物。随着pH从6.0降低到3.0,施氏矿物颗粒粒径增加。当SO4~(2-)浓度降低到0.1 mmol L~(-1)时生成针铁矿和纤铁矿混合物。而FeCl2为铁源,初始pH 6.0时得到纯相纤铁矿。初始pH值降至3.0和4.5时,生成纤铁矿和针铁矿混合相。在Feaq~(2+)(FeSO4)催化水铁矿转化过程中,pH 6.0时,在氮气氛围下紫外光(300-400 nm)激发水铁矿产生的OH~·、O2~(·-)及hvb~+将Fe~(2+)氧化生成针铁矿和纤铁矿,且O2~(·-)和hvb~+为主要氧化剂。紫外光照加速了Fe(Ⅱ)-水铁矿络合物之间的配体到金属电荷转移过程。太阳光促进Fe~(2+)氧化为针铁矿和纤铁矿,且纤铁矿相对含量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在pH降低为3.0和4.5时,Fe~(2+)光化学氧化为施氏矿物,较空气氛围暗反应速率高。腐殖酸可降低Fe~(2+)光氧化速率。在蒙脱石表面光化学生成的施氏矿物其单位铁(氧化物)吸附Cr(Ⅵ)容量显著上升。[结论]本工作表明太阳光照射可影响自然水体、土壤与沉积物表面Fe~(2+)氧化过程,扩展了对自然环境中铁氧化物形成转化及环境效应的认识。
- 【会议录名称】 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9-07-21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X703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