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纳米微针导入0.5%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程沫沙王绪凯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摘要】 研究目的: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婴幼儿血管瘤的新型给药途径,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选取1-2月龄且患有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患儿共41例,利用随机量表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A组)21例采用纳米微针导入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对照组(B组)20例采用局部涂抹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及随访。动态观察并记录瘤体大小、质地与颜色变化,利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判定临床疗效。有效率以Ⅱ级以上计算。显效率则仅计算IV级者。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A组、B组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与随访,治疗组(A组)疗效判定:Ⅳ级者11例,Ⅲ级者7例,Ⅱ级者3例,Ⅰ级者0例;对照组(B组)疗效判定:Ⅳ级者4例,Ⅲ级者9例,Ⅱ级者3例,Ⅰ级者4例。对A、B组疗效判定结果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A组为85.7%; B组为65%。显效率:A组为52.4%; B组为20%。对两组的有效率及显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有效率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显效率上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可认为A组疗效优于B组。2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结论:1.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2.应用纳米微针导入马来酸噻吗洛尔可显著提高疗效,与传统用药相比,该法可增加药液的经皮渗透性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8-10-19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R732.2
  •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