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下颌前份牵张成骨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继发下颌后缩畸形
【作者】 侯敏;
【机构】 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
【摘要】 研究目的:目的:评估下颌前份牵张成骨治疗特发性髁突吸收(ICR)继发下颌后缩的疗效。研究方法:方法:2012-2018年期间治疗了3例ICR患者,每位患者治疗前先对髁状突的吸收活跃期进行评估,术前患者头颅CT可见髁突外围明显骨白线,表示髁突处于改建静止期,可以进行治疗。术前通过计算机模拟行下颌前份牵张成骨,确定牵引的方向及距离。同时三维快速成形打印颅骨设计个性化牵引器。对三位ICR患者采取前磨牙区截骨,行下颌前份牵张成骨,根据患者牵张术后CT头影测量,必要时二期行双颌前份截骨术、水平截骨颏成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在术前(T0)、取牵引器前(T1)、术后一年(T2)、术后两年(T3)分别对患者拍摄口内口外相,行曲面断层、头颅侧位片、头颅CT等检查,从面貌、咬合和颞下颌关节功能三方面来评估下颌牵张成骨对ICR的疗效。研究结果:结果:三位患者的下颌体分别被延长了10mm,10mm and 9.3mm,二期颏成形患者颏部分别被前移了8mm,5mm and 4mm。面貌改变:侧貌改变明显,由原来的后缩畸形变成直面型,面下1/3长度增加,面部比例协调,患者闭口时颏肌紧张明显改善,颏唇沟形态较好。咬合改变:术前患者牙列拥挤,前牙开合,通过牵张成骨为下颌提高了足够的骨量,下颌牙拥挤度减少,后期联合正畸治疗后患者取得一个良好的咬合关系,覆合覆盖正常。颞下颌关节改变:术前患者主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症状,术后随访调查发现患者术后关节主观症状改善明显。曲面断层对比发现髁突的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CT对比发现一位患者髁状突高度略有吸收,术后髁突高度降低,另两位患者未见明显变化;同时,通过mimics20.0重建双侧髁突来量化髁突的吸收,一位患者术后两年时右侧髁突表面积体积减小,而另一位患者在术后一年时左侧髁突体积有所增大。患者术前术后髁状突前斜面、内外经、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结论:下颌双侧前份牵张成骨可有效改善ICR继发下颌后缩伴开合畸形,并对髁状突改变不明显。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8-10-19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R782.2
-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