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东北地区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致病类型调查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贲海燕曲红云张军民张雪岩高永利沙春艳

【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摘要】 目前东北地区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茄子生产中最严重难防的首要病害,特别是黑龙江省气温偏低,如遇连续降雨黄萎病会呈现爆发式发生,且落叶型黄萎病已在东北地区广泛存在,这与十年前报道的症状特点截然不同。2014—2016年,作者在茄子黄萎病高发期(7—8月)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等地的40个市52个县进行调查及病样采集,按照每个市、县选取代表菌株共80株,用于其培养性状特点、致病力分化及致病类型分布等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发病最为严重,其中佳木斯、牡丹江茄子黄萎病猖獗,发病率高达82.0%~90.0%,密山、东宁县、大庆、肇州、肇东、庆安、泰康等地发病率也在30.0%以上;吉林省黄萎病的发病程度明显小于黑龙江省,发病率为2.0%~45.0%;内蒙和辽宁极少发生,可能与当地土壤类型、温度、降水量有关。(2)黑龙江省多为菌核型菌株,占供试菌株50.0%,丝核型菌株相对较少,为15.0%,菌丝型菌株仅为6.3%;吉林省丝核型菌株分布较广泛,达22.5%,而菌核型、菌丝型菌株相对较少,仅为供试菌株的5.0%和1.3%。(3)中国东北地区茄子主产区存在强(Ⅰ)、中(Ⅱ)、弱(Ⅲ)3种致病力类型,其中弱致病力菌株占42.5%,而中、强致病力的菌株侵染破坏性强,两者总量超过了弱致病力菌株,占57.6%,常引起落叶型黄萎病,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佳木斯、牡丹江、密山等地及吉林省梅河口、吉林、延吉等地;内蒙、辽宁等地茄子黄萎病发生危害少,采集病样少,从现有菌株来看多为弱致病力类型菌株。(4)采用大丽轮枝菌(V.dahliae)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株特异引物ND-1/ND-2对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25个落叶型菌株中,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多达76.0%;而55个非落叶型菌株中,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占50.9%,强致病力类型菌株为仅14.5%,可见东北地区茄子黄萎病菌以非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群,多为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等茄子主产区;落叶型菌株虽然所占比例少,但多以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为主,因此有必要筛选抗中、强菌株类型的茄子品种。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09);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院级科研项目(2014ZD017)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1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S436.411
  •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