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甲基磺酸乙酯对沙葱种子生理生化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赵映雪杨忠仁郝丽珍张凤兰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前国内外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沙葱种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EMS处理沙葱种子,测定其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明确EMS处理对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为沙葱诱变育种研究奠定基础。试验于内蒙古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进行,以来自鄂托克前旗毛乌素沙地的沙葱种子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5个EMS浓度:分别为0、0.2%、0.5%、0.8%、1.0%(将EMS诱变溶剂溶于pH 7.0的磷酸缓冲液),各处理浓度分别培养1、3、5、7和9 d,浸种时间4 h,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天数以及EMS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EMS浓度为1.0%时,处理9d时达到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可知随着浓度及天数的增加,种子浸出液增多,对种子的伤害增强;丙二醛含量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5种不同浓度处理下,均显现出在处理时间为7d时,其种子中的丙二醛含量达到最高;SOD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见随着天数的增加,清除自由基活力减弱,在7 d时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OD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7 d时其变化相对变缓,但仍为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在使用甲基磺酸乙酯处理沙葱种子时,随着天数的增加,对种子的伤害程度增大。

【关键词】 沙葱甲基磺酸乙酯种子膜透性保护酶系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541:31160393);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MS039);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BJ0090-16);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培育)团队项目(NDPYTD2013-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04);内蒙古主席基金项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1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S647
  •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