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PEI载基因阳离子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阳离子超声脂质微泡,评价其理化性质、载基因能力以及体内、外显影效果。方法按一定比例将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2000)、stearic-pei600溶解于氯仿后,采用薄膜-水化和机械振荡法制备一种载基因阳离子脂质微泡,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DelsaTM Nano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等物理特性,并观察平均粒径、电位在一定条件下随时间(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变化情况;红细胞计数板测定浓度随时间(1天、3天、7天)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载质粒的量,采用自制水囊超声造影评价其体外显像效果。体内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稀释后阳离子微泡0.3ml(约1×108个),Philips IU22 L12-5探头观察其在大鼠心腔内显像效果,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所制备的阳离子微泡为乳白色液体,光镜显示形态规则,无明显聚集现象,稳定性好。平均粒径约(1450.9±70.8)nm,平均表面电位约为(33.53±1.30)mV,浓度约2.953.35×109个/ml。静置4小时内微泡的粒径、电位无显著变化(P>0.05),7天内微泡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阳离子微泡最大载质粒量达3ug/108个微泡。体外实验自制水囊造影结果显示阳离子微泡浓度约1×108/ml时显影效果最佳,随着微泡浓度的下降,增强效果逐渐减弱。体内实验证实阳离子微泡可使大鼠心腔显影明显增强,约3秒开始显影,达峰时间约为10秒,最大强度值约16.6 dB,持续增强时间超过10分钟。结论本课题组成功制备新型阳离子脂质微泡,性质稳定,可成功搭载质粒,并且造影效果良好,有望为超声可视化介导靶向基因传递提供一种新的载体。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8-12-07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R943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