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旁纵膈占位的诊断价值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旁纵膈占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心脏旁纵膈占位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22例患者含超声造影表现,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心脏常规切面可视为下纵膈,共37例(86%),胸骨上窝切面可视为上纵膈,共7例(16%),下纵膈37例中,右室前壁及主动脉根部前方、心底短轴主肺动脉前方为前纵膈,共25例(67%),左房后方为中后纵膈,共6例(16%),两者之间紧邻心包为中纵膈,共6例(16%):术后病理显示良性占位16例,恶性占位27例,恶性占位在超声术前诊断上均提示对心脏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心包积液7例,部分压迫心脏7例,包绕血管8例,侵犯心脏内部4例,22例超声造影患者中,13例恶性占位表现为超声造影剂丰富填充12例,稀疏非均匀性填充1例,均可伴部分充盈缺损提示存在肿瘤液化坏死。结合病理结果,心脏彩超最易观察的前下纵膈,以淋巴瘤引起大血管包绕最为多见。与CT结果相比较,超声心动图可为肿块对心脏的影响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未探及肿块全貌及内部组成7例,主要存在于体积较大的占位及成分较多的占位,包括畸胎瘤、侵袭性胸腺瘤、较大的淋巴瘤以及中后纵膈体积较大的食管癌和脂肪肉瘤。结论:侵及心脏的纵膈肿块部位以前中下纵膈多见。有心包积液,对主肺动脉、主动脉弓、上腔静脉存在侵犯包绕,压迫心脏及侵犯心脏内部均提示肿块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再结合超声造影造影剂填充情况可提高肿块良恶性诊断。较CT可更好的显示肿块对心脏的影响,但对肿块整体大小及内部组成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6-11-18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540.45;R732.1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