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 【研究背景】我国氮肥投入量过大、氮肥利用率低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普遍问题。氮肥过量施用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减少氮肥施用、提高氮素利用率对于实现水稻绿色丰产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氮肥利用效率在水稻品种间存在差异,培育和选用氮高效品种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明确氮高效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培育和利用氮高效品种具有重要作用。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一般认为,氮肥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具有干物质累积量大、氮素吸收量大的特点。但也有不同的结论。有学者认为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响应因施氮量不同而异,有些品种在低施氮量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有些品种则在高施氮量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但其研究所用的水稻品种数较少,对于氮高效品种的农艺性状缺乏深入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12个适合江苏省种植的现用中粳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籼粳杂交,偏粳型)、南粳9108、淮稻5号、淮稻13号、宁粳5号、宁粳1号、武运粳30号、武运粳24号、扬粳4038、连粳7号、连粳9号、连粳11号为材料。大田种植,设置0N(全生育期不施氮)、200N(全生育期施纯氮200kg/hm~2)和360N(全生育期施纯氮360kg/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各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一些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与分析】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在不同品种间以及在不同施氮量间是有显著差异的。甬优2640在3个施氮水平产量均最高,库容量大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品种产量对氮肥响应的表现不一。在较低氮(0N、200N)条件下,淮稻13号和武运粳30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高,宁粳1号和扬粳4038的产量较低。在高氮(360N)条件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较高。【结论】在12个供试品种中,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在3种施氮量(0N、200N和360 N)条件下均有最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武运粳30号和淮稻13号等品种在低、中氮(0N、200N)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视为氮高效品种,较高的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作物群体生长速率和干物质净同化率是氮高效品种的重要农艺特征和指标。
- 【会议录名称】 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14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扬州
- 【分类号】S511.22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