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施氮量和每穴苗数对双季杂交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 段里成; 吕伟生; 方加海; 曾勇军; 潘晓华; 石庆华; 蔡海生; 吴自明;
【机构】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摘要】 【研究背景】传统耕作观念驱使下,农民为了节省用种量,使每穴栽插苗数偏少,为了促早发,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往往会增施氮肥;但过量的氮肥投入并没有带来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体硝酸盐含量超标、氮肥利用率下降、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本研究设计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杂交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双季杂交早稻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120、150、180和210kg·hm-2,以N0、N1、N2、N3和N4表示)和3种每穴栽插苗数(2、3和4根苗每穴,以M1、M2和M3表示),在成熟期对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测定,并分析氮肥吸收利用等指标。【结果与分析】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对双季早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产量各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收获指数降低,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增加每穴栽插苗数,氮肥农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适量增苗能增加总生物量和产量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与其他处理相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每穴栽插3~4根苗的组合产量均较高,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结论】适宜的施氮量和每穴栽插苗数组合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产量和氮积累量,建议双季杂交早稻栽培中采用施氮量为180kg·hm-2、每穴栽插苗数为3~4根苗的组合。
- 【会议录名称】 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14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扬州
- 【分类号】S511.31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