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丹诺瑞韦Ⅲ期临床试验(MANASA研究):利托那韦强化的丹诺瑞韦(DNVr)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中国基因1型初治非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12达97%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魏来尚佳唐红徐小元黄燕关玉娟段钟平张文宏高志良李军张明香贾继东杨永锋温小凤汪茂荣贾战生宁博陈永平齐月杜杰江建宁佟立新谢尧汤镬菱陈巧巧张岚吴劲梓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宝鸡市中心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歌礼药业(浙江)有限公司

【摘要】 背景及目的:中国丙肝患者以基因1型比重最大,约占近60%。丹诺瑞韦为多基因型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与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相比,在疗效、耐药屏障、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丹诺瑞韦(Danoprevir,DNV)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PR)的治疗方案在全球(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亚洲、欧美)已经开展了共计37个临床试验,入组超过2600例丙肝受试者。在中国大陆开展的II期临床试验(MAKALU研究)获得96%的SVR12,且受试者普遍耐受性良好。本临床试验(MANASA研究)为在中国大陆开展的多中心、开放的单臂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141例初治的非肝硬化、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证利托那韦强化的丹诺瑞韦(DNVr)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非肝硬化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家研究中心的受试者均接受DNVr(100 mg/100 mg,每日2次)+PEG-IFNα(腹部或大腿皮下注射,每周1次,每次180μg或135μg)+RBV(500 mg或600 mg,体重<75 kg或≥75 kg,每日2次)的治疗方案,疗程1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后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病毒载量<15IU/m L)的受试者比率(SVR12)。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41例受试者,其中138例为基因1b型(97.9%,138/141),3例为基因1a型(2.1%,3/141),72例为男性受试者(51.1%,72/141);123例受试者IL28B基因为CC型(87.2%,123/141);除1例受试者因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退出本研究,其余140例受试者完成12周治疗和12周停药后随访,97%(136/140)的受试者获得SVR12,且没有受试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治疗期间无受试者出现病毒学突破,治疗结束后随访期间仅4例(3%,4/140)出现复发。5位受试者(3.5%,5/141)发生了6例严重不良事件(SAE),分别是重度颅脑损伤,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结核活动,后循环缺血,心律失常,右拇指纤维瘤,研究者判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与试验用药物可能有关,其余SAE均与研究治疗无关。研究治疗期间没有发生与肝功能相关的3级和4级实验室检查值异常。结论:丹诺瑞韦联合PR三联方案12周治疗中国基因1型初治非肝硬化慢丙肝患者,获得主要疗效终点SVR12比率为97%,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 【会议录名称】 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6-02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512.63
  • 【主办单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首都医科大学肝病转化医学研究所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