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胱氨酸结石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沈露明陈雪花徐彦顾晓箭

【机构】 江苏省中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 目的:研究我国氨酸结石患者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自2008年至2014年间经红外光谱分析法确诊的胱氨酸结石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男女比1.72:1。年龄4-64岁,平均年龄26.3±15.4岁。详细记录首次发病时间、确诊时间、结石情况、复发及外科治疗等情况。其中23例留取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提取总DNA,通过PCR法扩增SLC3A1和SLC7A9基因外显子及其周围的序列,通过直接测序法测定上述扩增序列,并分析比对。结果:本组患者首次发病中位年龄12岁,但确诊中位年龄为23岁,两者的间期较长。本组胱氨酸结石患者中,上尿路结石28例,下尿路结石(膀胱)2例。上尿路结石多为双侧多发,最大结石直径平均2.8±1.3cm;在形态上,以类圆形为主,鹿角形多见。本组患者中胱氨酸结石平均复发频率平均0.6±0.3次/年,平均复发间期为2.4±2.0年,平均外科治疗频率为平均0.47±0.32次/年/人。另外,发病早晚与复发和外科治疗频率无相关性。本组23例胱氨酸结石患者中共发现29个不同的SLC3A1和SLC7A9基因突变,均为单个碱基替换,其中包括12个多态性位点。除多态性位点外,另外17个基因突变的总检出率为69.5%(32/46)。其中,2例未发现SLC3A1和SLC7A9基因突变。除多态性位点外的17基因突变中,13个为本组新发现的SLC3A1和SLC7A9基因突变,包括7个SLC3A1基因突变:c.839A>G,c.850 G>T,c.1113C>A,c.1227C>G,c.1373G>T,c.1399A>G和c.1668 T>A;6个SLC3A9基因突变:c.691G>A,c.711A>T,c.956G>A,c.1001A>G,c.1097T>A和c.1317C>A。结论:本组患者中,胱氨酸结石的首次发病年龄低,但发病早晚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其次,胱氨酸结石多为双侧多发,体积较大,鹿角形多见,且其复发频率和外科治疗频率均高。在基因突变上,本组胱氨酸结石患者中的基因突变多为首次发现,但基因突变总体检出率和各基因突变发生频率较低。

【关键词】 胱氨酸结石基因突变临床特点
  • 【会议录名称】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6-09-0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691.4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