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摘要】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能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制约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为止,化学防治依然是各国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卵菌类杀菌剂,本研究以从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采集和分离的30株菌株作为供试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试验,旨在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30株菌株的EC50值分布于0.162 3~0.623 0μg/mL,最大值的EC50值是最小值的EC50值的3.8倍,平均EC50值为0.352 4μg/mL,所测菌株对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全部敏感,没有抗性菌株。可作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的敏感性基线。此外,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利用供试菌株进行人工接种,接种后1d进行第一次喷药,随后每隔7d进行一次喷药,共喷药4次,每次喷药前调查发病情况,计算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按照推荐使用剂量1 125mL/hm~2浓度处理时,四次防效分别为86.23%、84.43%、82.22%和82.76%,平均药效达到83.91%以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可以使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安全高效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
毒力测定;
盆栽防治效果;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6019);黑龙江省经济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项目(HNWJZTX201701)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8-08-24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435.32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