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茶叶斑点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赵晓珍段长流李冬雪包兴涛李向阳任亚峰杨松胡德禹陈卓

【机构】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石阡县茶叶管理局

【摘要】 由茎点霉(Phoma sp.)引起的茶叶斑点病多发于贵州省石阡县低温、高湿、高海拔茶区。该病害主要侵染茶树嫩芽及嫩叶,会导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2016年,贵州省石阡县茶园受倒春寒的影响,大面积发生茶叶斑点病。由于缺乏安全、高效和经济的防控措施,石阡县高海拔茶区春茶产量受严重影响。本研究针对病原菌一Phoma sp.,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SC)、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WP)、5%氨基寡糖素水剂(AS)、95%嘧菌酯原药、97%戊唑醇原药5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申嗪霉素的抑菌活性最好,其EC50值为0.74μg/ml;其次为嘧菌酯,EC50值为1.61μg/ml;戊唑醇、多抗霉素和氨基寡糖的EC50值分别为2.25μg/ml、52.96μg/ml和390.34μg/ml。基于长效和速效的结合、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协同,将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进行1:1混合,并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5%嘧菌酯:1%申嗪霉素SC、97%戊唑醇:1%申嗪霉素SC、10%多抗霉素WP:1%申嗪霉素SC、95%嘧菌酯:5%氨基寡糖素AS、5%氨基寡糖素AS:1%申嗪霉素SC、97%戊唑醇:5%氨基寡糖素AS、10%多抗霉素WP:5%氨基寡糖素AS的EC50,值为0.61μg/ml、0.67μg/ml、1.11μg/ml、1.42μg/ml、1.47μg/ml、5.01μg/ml和177.43μg/ml。在此基础上,将5%氨基寡糖素AS、1%申嗪霉素SC、10%多抗霉素WP等进行桶混,施药3次,每次间隔10天,3次施药后10天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AS:20%嘧菌酯SC:1%申嗪霉素SC药后病情指数为9.52,相对防效为86.48%。本研究为Phoma sp.所致茶叶斑点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茶叶斑点病防控抑菌活性
【基金】 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2012)6012号];贵州省优秀科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41)
  • 【会议录名称】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7-11-08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S435.711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