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贺兰山地形对“8.21”致洪极值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杨侃毛璐纪晓玲任小芳

【机构】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台

【摘要】 贺兰山东麓汛期时有短时强降水发生,但地形对其的具体影响并不清楚.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8,对于2016年8月21日夜间贺兰山东麓一次致洪极值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进行一系列不同试验方案对比确定控制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贺兰山高度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贺兰山地形对此次大暴雨的形成有明显的正贡献,将贺兰山削减为不同高度后,对降水模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2)贺兰山对低层偏南暖湿气流有阻挡作用,促使其在贺兰山东侧绕流产生气旋,降水主要出现在气旋性辐合带上;(3)贺兰山地形促使其东侧出现有利于水汽抬升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为此次暴雨提供动力条件;(4)贺兰山阻挡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向西北输送,造成贺兰山东侧的水汽大量聚集,为此次大暴雨提供主要的水汽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地形有利于加强其东侧的降水。

【关键词】 极值暴雨WRF敏感性试验地形影响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宁夏贺兰山沿山致洪极值暴雨综合分析”;宁夏气象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国家气象中心格点指导预报产品的订正技术研发”共同资助
  • 【会议录名称】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 【会议名称】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8-10-24
  •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 【分类号】P426.616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