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时间错列离子列表在液质联用为基础的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洋万建波

【机构】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通常使用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二级质谱数据对进行数据库的检索以完成化合的鉴定。其中,化合物的串联质谱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合物鉴定的准确性,所以现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提高代谢组学样品分析中化合物串联质谱信息的覆盖率。在非目标代谢组学研究中,数据依赖性扫描通常被用来获取化合物的二级质谱信息。但是当我们分析较为发展的样本时,这种方法由于只选择了样本中强度较高的离子进行二级质谱获取,因此大量有用的信息可能会被丢失,从而导致了较低的串联质谱获取率。为了更好的关注样品中的代谢物的变化,而不考虑其强度的大小,目标导向的数据依赖性扫描可以获取更多化合物的串联质谱信息。时间错列离子列表(图1)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共流出物的数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化合物二级质谱信息的覆盖率[1]。此外,将该列表应用于液质联用为基础的拟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中时,由于该列表的应用降低了共流出离子的数量,因此有效的提高定量检测中色谱峰的扫描点数,从而提高定量的准确性。此外,由于一些来源于溶剂,基质,以及仪器噪音的干扰离子被有效地从列表中移除,大大提高了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尤其是对那些浓度较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时[2]。由于该方法通常需要将一个完整的列表按照时间错列的顺序分成若干个列表,每一个列表需要一次进样分析,因此一个样本需要数次进样分析。另外,如果在建立离子列表时,所选择的目标离子越多,需要的子列表就越多。这个局限性使得该方法可能不太适合分析样本量较少的珍贵样本。因此要求我们在建立目标离子列表时要在尽可能的保证离子数量较少的同时还要不损失有用的信息。对于化合物鉴定而言,即使获得了更多的代谢物的质谱碎片信息,由于数据库以及化学标准品局限,完整地完成化合物的鉴定依然比较困难。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81503288);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自助(批准号:MYRG2016-00042-ICMS-QRCM)
  • 【会议录名称】 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2: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
  • 【会议名称】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
  • 【会议时间】2017-12-09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厦门
  • 【分类号】Q503
  •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