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出壳肉鸡弱雏病原菌的分析
【作者】 杨子龙; 刘洁玉; 张欣; 李博; 宋阔阔; 李慧芳; 姬晶晶; 刘彦威; 刘利强;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河北省禽病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 刚出壳雏鸡的发病和死亡,不仅直接影响孵化场和肉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病或死的雏鸡还可能传染健康雏鸡,给商品鸡场造成污染。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垂直传播病原菌数量的增加,病原菌成为刚出壳雏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究出壳肉鸡弱雏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对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10只出壳肉鸡弱雏进行解剖,从肝脏,心脏以及脾脏分离菌株,培养、纯化,革兰氏染色观察菌落形态,使用鉴别培养基(HE培养基、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四种培养基)初步判断菌种;又通过DNA提取进行16S r RNA PCR扩增,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测序结果在Gen 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分析比对,用DNAStar软件对相近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菌种。10只雏鸡共有6只分离出病原菌,占60%。分离出21株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鉴别培养基培养、鉴定检测、Blast分析比对,结果如下:大肠杆菌11株,占52.4%,肠球菌6株,占28.6%,奇异变形杆菌4株,占19.0%。导致出壳雏鸡病、死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据了解,现在这三种细菌作为主要致病菌已经严重危害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研究以上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防治由这三种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很重要意义。我们的调查结果,对导致出壳雏鸡病、死的主要病原菌有了新的发现,有利于出壳雏鸡成活率的提高。但是,试验所采集的弱雏较少,所分析的结果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下一步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应通过更多的弱雏病原菌分离鉴定来使实验数据更为准确,也为防治疾病提供更多的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三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8-07-2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S852.6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