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β-glucan(葡聚糖)对黑色素瘤多肽疫苗的研究
【作者】 宋美; 贾正虎; 荆喆; 赵立青; 尹芝南; 洪章勇;
【机构】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它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粘膜和色素膜恶性肿瘤,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年增长率为3%-5%。一直以来,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黑色素瘤的主要方式,但是这些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创伤、副作用较大和患者耐受性低等。伴随着当代肿瘤免疫学的不断进步,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的焦点。随着肿瘤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知识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由于肿瘤疫苗的细胞差别小免疫原性低、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复杂的微环境等问题使得肿瘤疫苗的使用收到了诸多限制。多肽疫苗作为免疫疗法的一种,制备简单,储存方便,使用安全,成为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热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针对复杂的非连续天然抗原决定簇构建相应的合成抗原多肽。但是,简单抗原多肽构建的疫苗只能诱导较弱的免疫应答,可以将多肽结合在一种载体中从而提高它的免疫应答能力。beta-葡聚糖是从蘑菇、酵母和细菌等提取的β-D-glucose类多糖。beta-葡聚糖通过DC和巨噬细胞其表面受体激活DC和巨噬细胞诱导Th1反应和CD8+产生IFN-γ的CTL反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所构建的多肽疫苗载体能够在免疫治疗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改善疫苗在预防和治疗黑色素瘤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酵母佐剂对小鼠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发现其能增强MDSC的活化,将酵母佐剂与抗原多肽M30联合注射给种了黑色素瘤的C57/BL6小鼠,增强了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抗肿瘤水平。本课题研究为酵母开发成为一种新型抗肿瘤的免疫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基础。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八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8年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18-06-30
- 【会议地点】中国天津
- 【分类号】R392
- 【主办单位】北京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天津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河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山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辽宁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黑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