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抗草甘膦和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子3代的适合度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摘要】 为了给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Brassica napus,AACC,2n=38)的抗性基因是否能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WildB.juncea,AABB,2n=36)中提供深入的田间试验依据,本文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的正反回交3代子1代-子3代(携带草甘膦和草丁膦基因的正反回交3代子1代的分别表示为BC3mF2R、BC3pF2R和BC3mF2L、BC3pF2L,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回交3代子2代和子3代分别表示为BC3F3和BC3F4,其它同子1代)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在不同密度(低密度15株/区,高密度30株/区)及不同种植比例下(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比例混种)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条件下,供试的两种转基因油菜的BC3F2-BC3F4的总适合度与亲本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在低密度条件下,4:1混种比例时,两种转基因油菜的BC3F2都显著低于野芥菜;3:2和1:1混种比例时,BC3F2R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相当;但BC3F2L在3:2混种比例及BC3pF2L在1:1混种比例下的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高密度混种条件下,两种转基因油菜的BC3F2在3个混种比例时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无论种植密度和比例,BC3F3R和BC3F4R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相当。尽管低密度3个混种比例下,BC3mF3L和BC3F4mL及BC3F4pL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元显著差异,但BC3pF3L的总适合度仍显著低于野芥菜,且在高密度3个混种比例下,BC3F3L和BC3F4L的总适合度仍显著低于野芥菜。由此可见,携带抗草甘膦基因或抗草丁膦基因的正反回交3代子1代-子3代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强,定植的可能性大,因此带来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但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漂移到野芥菜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比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的生态风险更大。因此防范转基因油菜的基因逃逸不仅要防范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初始杂交,而且要防范杂交后代与野芥菜的回交。分析两种转基因油菜的基因逃逸风险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两种转基因油菜的基因型不同,也可能是抗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8-07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S565.4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