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甘肃省春玉米田杂草防治阈期研究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 2013-2014年通过玉米田自然杂草群落共生时间和免除时间的田间试验,对甘肃省兰州市、平凉地区和武威地区的杂草防治关键时期进行了研究。田间主要杂草种类为黎(chenopodium album L.)、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反枝苋(4maranthus retroflexusL.)、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DC.)、剂儿菜(Cirsium segetum Bge.)、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Medic.)。建立了玉米共生杂草或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函数关系模型。玉米与杂草共生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杂草防治关键期的始期)符合Logistic模型,;玉米苗后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终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符合Gompertz模型。当杂草对玉米产量造成可接受的产量损失率为5%时,春玉米田的杂草防治阈期为玉米播种后:兰州榆中区1.1-53.8天,平凉地区15.9-24.05 d,武威地区19.25-52.89 d。因此,在地膜覆盖的甘肃春玉米区,选择播后苗前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是必要措施。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8-07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S451.222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