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光浸泡现象研究
【机构】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先进材料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研究所;
【摘要】 光浸泡现象是太阳电池中常见的问题,它体现在器件需经过一段时间光照才能到达饱和输出性能[1,2]。目前,普遍认为光浸泡现象是可逆的,即在暗态环境放置一段时间后,电池性能会恢复到初始状态[3]。我们在以TiO2为电子传输层的介孔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发现了不可逆的光浸泡现象。在光照一段时间后,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这个光浸泡现象并不是可逆的,这是由于光照对TiO2产生了不可逆的变化。为了理解其中机理,我们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谱(PL)和电流-电压曲线,仔细研究了光和二氧化钛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光照会导致TiO2表面产生一定的氧空位,这些氧空位迅速地被"自由"电子占据,因此Ti4+转变成为Ti3+,这些"自由"电子在TiO2的能带中形成一个供体能级,对TiO2实现掺杂。光照掺杂行为不仅增加了二氧化钛膜的电导率,而且加速了钙钛矿薄膜和二氧化钛层之间的电荷提取。这两个优点最终有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填充因子,开路电压以及光电能转换效率。基于上述观察,我们提出在器件制造之前,对TiO2薄膜进行预照射会缩短光浸泡时间,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7-05-27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TM914.4
-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