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牟俊朋宋健强颖怀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钙钛矿材料受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如何快速传导电荷,有效避免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是提高钙钛矿电池性能的关键。在传统n-i-p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多孔层和致密层承担光生电子的收集与传导作用[1]。本课题组围绕多孔层与致密层的组成结构设计,从光收集、界面电荷输运等角度出发,成功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利用大颗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将适量的大尺寸ZrO2粒子掺入TiO2多孔层中,可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输出,进而提升器件效率。研究表明,当多孔层中ZrO2的掺入量为TiO2的2.5%时,电池效率可提升约16%[2]。通过对TiO2致密层进行Ta、Nb等元素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致密层TiO2薄膜的电导率。致密层较快的电子传导速率有利于光生电子的快速抽取,从而减少电子和空穴在TiO2/钙钛矿界面的复合几率。该策略有利于降低电池器件I-V迟滞效应,同时,电池器件效率可由13.66%分别提升至14.41%(3%Ta)和14.29%(5%Nb)[3]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7-05-27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TM914.4
  •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