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基础研究及临床
【机构】 东阳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coxarthrosis.RDC)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4例,通过文献复习,探讨RDC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目前RDC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该疾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和预后结局。结果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数月内迅速发展的髋关节症状破坏;2.髋关节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3.常规X线片显示无异常的初始发现;随访的X线片,在几个月内呈现快速关节间隙缩小,股骨头破坏消失,髋臼破坏。4.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是单独发病的,没有先前的骨性关节炎、骨坏死、神经性病变、感染或炎症性基础疾病。RDC主要MRI表现包括关节积液,髋臼破坏或股骨头扁平化,软骨缺损,早期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和周围软组织灶性异常信号。目前,关于RDC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是诸多的研究表明:在可能相关的生物酶的作用下,血管新生、血管化以及破骨细胞活性增强,软骨下骨破坏和软骨下骨折,可能导致最终RDC的发生。RDC病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随访结果(平均9.3年随访)表明:与其他常见病因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相似,RDC病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结果满意。结论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可能是多因素致病的结果,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在RDC病人中应用同样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会议录名称】 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6-09-08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687.4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