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罗氏沼虾幼体精氨酸激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在双顺反子病毒感染后的表达特征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摘要】 为探求罗氏沼虾精氨酸激酶(Macrobrechium rosenbergii arginine kinase,MrAK)基因特征和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通过AK基因mRNA全长克隆,并采用QPCR检测病毒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罗氏沼虾幼体AK基因的转录差异。最终克隆得到的AK序列全长为1740 bp(GenBank:KT970484),其开放阅读框包含1068个碱基,编码35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MrAK基因编码区蛋白与多齿新米虾、南极磷虾、鲑海虱和安氏伪镖水蚤的同源性分别为97%、82%、83%和7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多齿新米虾的AK聚在同一分支簇,而蟹、对虾和螯虾聚在另一分支;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其存在一个可能的ATP:胍基磷酸转移酶的活性位点(Cys286-Pro287-Thr288-Asn289-Leu290-Gly291-Thr292);病毒感染罗氏沼虾幼体后,其AK基因表达在第9h开始出现显著性上调,在12h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K基因在无脊椎甲壳动物中存在多样性,其蛋白结构存在保守性,并且其在罗氏沼虾病毒感染过程中起到潜在的能量供给调节作用。
- 【会议录名称】 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浙江省免疫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6-08-05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S945.41
- 【主办单位】浙江省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