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生鲜肉肠道病原菌检验中HE和EMB培养基上干扰菌的分离鉴定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滨洲陈飞何春昊郭珍珍吴秋玲金钺王亚宾陈丽颖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摘要】 【目的】在对生鲜猪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常规检验中,常用肠道菌培养基HE和EMB琼脂平板上常会出现一些生长良好、菌落特性与目的菌高度相似的可疑菌。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鉴别/鉴定,以排除其对目标菌株检测的干扰。【方法】在郑州市不同地区的综合性超市和冷鲜肉专卖店分批次采集164份生鲜猪肉样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增菌培养,并使用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HE和大肠杆菌鉴别性培养基EMB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观察菌落形态并挑取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于5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摇床上进行恒温培养14h。将纯培养菌划线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涂片,革兰氏染色并镜检。然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将疑似菌单个菌落进行鉴定,经电离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得出菌株图谱,与数据库里标准菌株质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得出鉴定结果。同时,提取被检菌株基因组DNA,根据MALDI-TOF-MS得出的指示菌株,依据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部分已知序列,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PCR产物并送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根据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验证MALDI-TOF-MS鉴定结果。【结果】经与质谱标准菌株数据库匹配,通过MALDI-TOF-MS方法从68个待检菌株中检出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6株、奇异杆菌(Proteobacteria)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9株、绿脓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1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cloacae)1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1株。PCR引物序列分别针对上述6种细菌的特有基因(Idh、ureR、phoE、AmpC、rpoB及Lasl基因),经PCR扩增、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产物测序,分别有9个菌株扩增出柠檬酸杆菌Idh基因(586bp),5株扩增出奇异杆菌ureR基因(374bp),扩增出肺炎克雷伯氏菌phoE基因(369bp)的有11株,具有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476bp)的为3株,而扩增出不动杆菌rpoB基因(408bp)的为1株,绿脓杆菌LasI基因(600bp)1株。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收录的各菌株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比对,柠檬酸杆菌同源性为99.3%~98,1%,奇异杆菌同源性为99.4%~97.7%,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源性为99.4%~97.7%,阴沟肠杆菌同源性为99.5%~99.3%,不动杆菌同源性为99.6%~98,2%,绿脓杆菌同源性为99.8%~99.3%。PCR鉴定结果与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一致。【结论】经MALDI-TOF-MS技术与PCR技术检测,在生鲜肉食品中均检验出了6种在HE和EMB培养基上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菌落特征类似的肠杆菌科其他细菌,这些细菌多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其中,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近年来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的报道不断增多。由此可见,条件致病性肠道细菌在生鲜猪肉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有可能会威胁到人体健康,应当对相应的食品安全风险给予重视。

【基金】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310081)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9-22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155.5
  •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