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大鼠体内的处置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玲利文丽华潘源虎王立业陈冬梅陶燕飞刘振利袁宗辉

【机构】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HZAU)/农业部食品安全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摘要】 【目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二甲氧苄啶在猪、鸡和大鼠体内的代谢、组织分布与消除特征,为二甲氧苄啶的药理学与毒理学作用机制及食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组动物(猪4头、鸡6羽和大鼠6只)按10mg/kg b.w.一次性经口灌胃给予氚标记二甲氧苄啶,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尿液、粪便、血液和胆汁,采用HPLC分离、液体闪烁检测和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二甲氧苄啶在各动物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规律。另一组动物(猪20头、鸡30羽、大鼠30只),连续7天灌服氚标二甲氧苄啶(100 mg/kg饲料)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宰杀,收集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脾脏、肌肉、脂肪、胃、大肠、小肠、皮肤等组织。样品一部分经消化液水浴消化,静态液闪仪检测其放射活度,另一部分采用甲醇或甲醇与三氯甲烷复合试剂提取净化,LC/MS-IT-TOF与流动液闪联用技术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各动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分布与消除。【结果】二甲氧苄啶在动物体内排泄迅速,给药7d天后猪、鸡和大鼠排泄物中药物同收率均在90%以上。24内累积排泄率分别为78.11%、80.49%和66.79%;48h内分别为84.55%、91.06%和80.35%。二甲氧苄啶主要排泄途径为尿液,在猪和大鼠的尿液排泄率分别为84.21%和81.25%。猪体内检测到原型DVD0和脱一甲基产物DVD1、脱甲基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物DVD2和氨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物DVD4;鸡体内检测到DVD0、DVD1、DVD3和DVD4;大鼠体内检测到DVD0、DVD1、DVD2、DVD3和脱甲基后与硫酸结合物DVD5。二甲氧苄啶在三种动物体内主要代谢途径为苯环脱一甲基、苯环脱甲基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α-C羟基化、氨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和脱甲基后与硫酸结合。连续7 d灌服氚标二甲氧苄啶后,给药后6 h,三种动物的所有组织均能检测到放射活性,其中胆汁、肝、肾、肺和肠道中放射性含量较高,停药7d,除肝、肾外,多数组织中药物浓度低于100μg/kg。给药14 d,所有组织中均不能测出放射活性。原型(DVD0)、脱一甲基产物(DVD1)和脱一甲基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物(DVD2)为二甲氧苄啶在三种动物体内的主要残留物,原型药物在肾脏中残留物浓度最高,消除速度最慢。【结论】二甲氧苄啶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排泄快,主要经尿液排泄,可广泛代谢成多种代谢产物,残留靶组织为肾脏,残留标志物为二甲氧苄啶原型。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9-22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859.8
  •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