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比较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茜赵巧雅陈兵孙雪婧王涛只杨平陈秋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摘要】 在脾脏的进化过程中,禽类与爬行类脾脏结构类似,缺乏边缘区,脾脏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和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组成,唯一不同的是生发中心在禽类中开始形成,而爬行类脾脏没有生发中心的出现。中华鳖属于爬行纲龟鳖目,由于中华鳖脾脏的椭球内血管为高内皮血管与鸡脾脏高内皮相似,相当于哺乳类淋巴结的高内皮后微静脉,也是研究脾脏中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模型。本实验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中华鳖与鸡脾脏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华鳖脾脏的鞘毛细血管与鸡脾脏类似,血管内皮为立方状,类似于高内皮后微静脉血管。脾脏椭球结构有淋巴细胞出现,并且椭球毛细血管含有促进淋巴细胞从血液迁移到脾脏白髓的血管微通道。淋巴细胞通过鞘毛细血管微通道迁移到脾脏白髓的过程包括(1)淋巴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管微通道,穿过鞘毛细血管基底膜;(2)在支持细胞和椭球相关细胞(EAC)及其细胞突起的相互作用下,淋巴细胞迁移进入椭球结构;(3)淋巴细胞在椭球结构通过血管微通道迁移至PELS。研究结果描绘了淋巴细胞在脾脏由血液迁移至脾脏椭球的形态学证据,同时为禽类和爬行类动物脾脏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关键词】 淋巴细胞归巢微通道比较中华鳖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6-08-20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S917.4;S83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