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G群链球菌的分子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 何丽华; 郭建; 刘红; 王蓓; 田月如; 吴文娟;
【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探讨用16S rDNA测序鉴定β溶血性G群链球菌的价值,通过G群链球菌体外药敏试验来确定其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等药物的药敏情况,并确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方法(1)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50株β溶血性G群链球菌,采用手工API 20 Strep生化鉴定和PCR技术扩增16S rDNA测序鉴定。(2)对临床分离的50株G群链球菌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纸片法D试验测定红霉素耐药菌株的耐药表型。(3)通过PCR技术检测其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mefA。结果(1)手工API 20Strep生化鉴定率不高,50株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subsp.equisimilisSDSE)中有8株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anginosus),16S rDNA扩增测序,鉴定概率大于97%。(2)药敏试验显示50株G群链球菌中没有发现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的菌株。红霉素耐药菌株共有28株(56%),26株(52%)为cMLs型耐药,Ms型耐药2株(4%),没有发现iMLs型耐药,红霉素中介的有4株(8%)。克林霉素耐药共有31株(62%),3株(6%)红霉素敏感克林霉素耐药,2株(4%)红霉素中介克林霉素耐药。(3)cMLs型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到ermB基因,2株Ms型耐药由mefA基因介导;4株红霉素中介菌株中检测出ermB基因和mefA基因各1株。结论(1)16S rDNA序列能准确地鉴定G群链球菌。(2)G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所提高,但对青霉素几乎都是敏感的,治疗G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可以选择β内酰胺类。
- 【会议录名称】 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
- 【会议时间】2014-09-13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宁波
- 【分类号】R446.5
- 【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医学参考报社、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